【宜宾】珙县以“篮球”为媒助力各民族同运动一家亲



近年来,珙县以篮球运动为“拳头”体育项目,紧紧围绕新时期全民健身工作的中心任务,在篮球训练、场馆建设、体育产业、体育赛事等方面实践探索,不断擦亮“四川篮球之乡”名片,通过篮球事业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,形成了同运动一家亲的良好社会氛围。
一、坚持“内循环”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。珙县历来各民族爱好篮球运动,篮球历史文化悠久,现有篮球俱乐部共计30余支,登记注册球员近500人。珙县坚持常年组织开展各种训练和各类比赛活动,每年举办“珙县男子篮球俱乐部联赛”“县职工篮球运动会”等县级赛事和“珙县南部乡镇篮球赛”“王家镇大雪山杯篮球运动会”“校园青少年篮球联赛”等各类传统赛事达20 余届(次),参加篮球运动的各民族爱好者超过4万余人(次),各民族篮球爱好者在篮球运动中相互交流增进友谊。
二、坚持“请进来”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。珙县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系统举办篮球赛事,目前县城共有室内场馆16个,2012-2023年期间,珙县承办了四川省第十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、四川省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基地比赛、西南地区中学生篮球交流赛、川南六市中老年篮球邀请赛、中国篮球公开赛、中国女篮珙县公开赛、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群众组篮球项目以及省市级各系统运动会20余次,来自全国各地篮球爱好者因为看球汇聚珙县,通过赛事交流,有力促进三交共融。
三、坚持“走出去”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。珙县不断通过对外参加赛事,持续擦亮做强篮球强县的品牌,开办了“宜宾地区少年业余体校篮球女篮训练班”“四川省青少年篮球重点班”“第六批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”等培训基地,连续多年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篮球比赛,女篮夺得全国亚军2次、男篮夺得全国季军1次,连续十年保持四川省体育优胜县称号,业余体校共计培养篮球专业运动员576人,为各级专业运动队、大专院校输送200多名篮球专业运动员,同时,县内俱乐部、各乡镇主动组织跨县、跨市、跨省的篮球交流活动,充分把珙县同运动一家亲的精神面貌带到全国各地。
(供稿:县委统战部 审签:刘富琼 拟稿:孙伍牛 联系电话:0831-4039499)